“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水产养殖产业这样发展
 日期:2023-03-23   浏览:909   来源:中国党员培训网  返回列表

平时出去吃饭聚餐

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桌上的菜吃得七七八八

有人就是惦记最后那碗主食眼巴巴

葱油饼、酱香饼、千层饼

能把餐桌的气氛重新激发

面条、烧饼、水饺、泡馍

跟什么都能百搭

一场久违的碳水盛宴

都需要主食收尾才能绽放心花

其实,要说这些年餐桌上的变化,主食的排序越来越靠下,“碳水开会”变得少了,菜蛋生鲜可比以前吃得多多了,餐桌上的食物种类更丰富了,很多价格也越来越亲民。其实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国家“大食物观”的树立和践行。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食物观”?这和我们餐桌上的变化有什么关联?以前要吃得饱,未来我们怎么才能吃得健康、吃得好?一问到底,来说说“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小幸福”。

什么是“大食物观”?

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中国14亿多人口,每天一睁眼,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如何能让中国人“够吃”,还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树立大食物观”其实就是在人类未来食物的多样化发展中,实践出的一套中国方案。在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树立大食物观”首次被纳入“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内容中。简单讲,“大食物观”就是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主食越来越不"主"?副食越来越不"副"?

长期以来,中国老百姓的食物80%来自主粮,但如今,这一现象正发生根本性转变。近年来,蛋、奶、果、蔬、菌等这些一直被我们称作“副食”的食物,也逐渐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角”。那么,为什么我们的主食越来越不“主”,副食也越来越不“副”呢?这和我们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有很大关系,这也正是树立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说到食物,过去更多是指稻子、小麦等主粮。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老百姓每天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从主粮更多的转向肉蛋奶、水产品、果蔬类等。现在,这些一直被我们称作“副食”的食物,已经逐渐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角”。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过去我们吃饭,主要是主粮,一大碗米饭或者一点咸菜,一点辣椒。那么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一小碗米饭很多菜,不仅仅是主食,副食老百姓要求更高。我们讲直接消费的口粮,已经由1978年的人均248公斤,下降到目前的130公斤,所以副食也成为主食了。为了适应这样一个新的形势,总书记提出“大食物观”。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大食物观”,它的意义在于,就是不仅仅是要通过扩大食物来源,来确保我们食物的供给,以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来应对各种挑战。同时通过合理的布局,优化结构,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使农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越吃越好的这样一个现实需求。

如何向更广阔的大自然要蛋白要热量?

“色香味俱全”,当我们称赞一道菜时,常常使用这样的评价,背后考验的正是不同食材之间颜色、味道相互搭配的功力。其实这一餐一食里,“多元化”最能体现“大食物观”,这就是要求我们“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碳水化合物不只来自水稻、小麦,还可以来自板栗;蛋白质不只来自畜禽肉,还可以来自鱼虾蟹贝和坚果、菌类;油脂不只来自花生、大豆,还可以来自山茶、核桃,还有榛子、杏仁、腰果等等都是优质的“森林蛋白”来源。我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食品潜力,这都为日常饮食搭配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些都是“大食物观”中提到的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春季渔业生产展开 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

我们常用“山珍海味”来称赞来自森林和海洋的食物有着独特风味,在尝鲜和加料之余,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也可以提高着我们日常饮食的质量。水产品作为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有数据表明,中国是世界渔业大国里第一个实现了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业的国家,从1978年的养殖和捕捞占比为2:8,现在已经变成了8:2,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3年居世界第一。业内人士常说,世界上每三条鱼就有两条鱼是中国人生产的。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动物蛋白,特别是优质鱼类蛋白的需求,各地正在不断改善渔业养殖方式,提升养殖品质,确保水产品的有效供给。

在位于山东即墨田横岛巉山湾畔的国信海洋牧场,养殖了6000多亩的单体三倍体牡蛎,每年春秋两季,工作人员都要为它们清理吊笼附着物、更换宽敞的“新房”,保证牡蛎的口感和品相。

青岛国信海洋牧场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沈智宾:装新笼以后要控制的密度就像现在一样,每层里面现在只有七到八个牡蛎,一个是空间比较宽裕,第二它可以滤食的这个海水的量也会大幅度的增加。

据了解,整个养殖区域一共有1700台筏架,最大承载量可以达到800万斤。除了分笼疏养的牡蛎外,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成熟牡蛎也已经开始陆续出货,每天出货量3万斤到5万斤不等,年出货量可达500万斤。

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今年新投放的生蚝卵苗正在繁育当中。在育苗厂内,已经附着了生蚝卵的扇贝壳被串成一串,每个扇贝壳上至少附着有7到8枚生蚝卵,养殖户们要赶在五月份生蚝生长期到来之前,将新的生蚝苗全部“播种”入海。

辽宁黑岛生蚝小镇海上养殖作业负责人李永明:投苗不仅仅依靠技术,还得依赖天气与潮汐,生蚝苗在海里生长大概需要九个月的时间就能进行分拣装笼了。

名贵水产品价格如何越来越亲民?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还得更进一步。不仅在养殖方式上积极探索,还能把价格降下来落到实处,真正实惠老百姓。比如有着我国“国鱼”之称的大黄鱼,因其肉质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而广受老百姓的欢迎。上世纪70年代,由于过度捕捞,野生大黄鱼曾经一度濒临灭绝。如今随着人工养殖技术的发展,大黄鱼已经成为我国第一海水鱼养殖品种。养殖户们把这样的大黄鱼叫“半天然大黄鱼”,相较动辄上万元的野生大黄鱼,这样的“半天然版”在市场上一般卖200元左右。

我国水面资源丰富,通过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和深远海鱼类养殖,可以获得数量可观的优质蛋白,还可以缓解近岸海域的环境压力。工船养殖,就是这样一种特有的方式。养殖工船就像是一个在海上浮动的超大型网箱,可以行驶到水温、洋流、气候最合适的海域,以50米深海舱养、24小时不间断海水净化等一系列技术,为水产品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目前我国制造的大型养殖工船已经达到了10万吨级别的载重量,这种级别的工船每年可以提供约3200吨的水产品,相当于一个查干湖一年的产鱼量。

现代渔业的"芯片" 水产品良种助增收

价格实惠了,老百姓餐盘里的种类也增多了。在福建、江西等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大省,相关部门正在加强水产品良种种源建设。

江西瑞昌是我国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品种最大、最重要的种源地。眼下,正进入四大家鱼原种选育期。为让鱼苗更好成长,工人们正在对鱼种进行分池养殖。

江西省瑞昌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党支部书记宋相春:把同一年龄鱼中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分开,按照标准化养殖的密度,放到我们的标准池塘里面去,也是一个选育的手段。

据了解,目前,江西瑞昌长江四大家鱼种源地选育的长江四大家鱼原种,每年供应出去,年产优质鱼苗多达150亿尾,满足了我国二十多个省份,以及东南亚等国水产养殖的需求。充足的种源,巩固了全国水产品生产量足价稳的良好形势。

连江鲍鱼是福建的渔业特色品牌,今年,连江县加大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鲍鱼新品种——绿盘鲍幼苗的投放力度。

由于绿盘鲍大量上市,且品质、口感均优于海外鲍鱼,目前,已经逐步占领了国内大规格的鲍鱼市场。今年,福建连江县绿盘鲍投苗数,将占到总投苗量的30%以上。

目前,福建省水产品育苗已由传统的“两藻四贝”发展到鱼、虾、贝等120多个品种。据统计,2022年福建全省水产品总产量862.4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548.9万吨,居全国第一。水产品出口额85亿美元,连续十年居全国首位。

国产水产品市场扩大 家庭消费比重增加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国产水产品的市场消费量不断增加。

位于马尾的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品交易集散地,这里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汇集了周边渔港以及全球的水产品,销售网覆盖全国。在这里采访时,记者了解到,鱼、虾、贝类、藻类四种水产品占到水产品消费的前四位。

水产品经销商:90%(水产品)都是本地产的,一般只有三文鱼是进口的,别的都是本地货。

不仅仅是在水产品交易中心,在福州的多家大型超市里,记者也发现,国产水产品的销量也在不断增加。

某超市水产销售负责人刘亨榕:我们超市销售的水产品,基本上都是国产的,进口的水产品除一些三文鱼外,也没什么品种了。现在国产水产品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老百姓也非常认可。

刘亨榕告诉记者,超市的水产品除供给一部分单位食堂外,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被家庭消费者买走。其中,一些中高端海鲜产品的销量增速很快。

某超市水产销售负责人刘亨榕: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们中高端水产品消费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就以我们的鲍鱼为例,以前一天就卖个十几二十只,现在一天可以卖个一两百只。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上一篇: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过8900亿立方米下一篇:聚焦“微心愿”传递爱与暖>
0.106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