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COP15,上海为生态城市“打样”
 日期:2022-12-20   浏览:774   来源:中国党员培训网  返回列表

来源:12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姜微、何欣荣、王默玲、董雪

“未来,中国将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正在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上,发出了响亮的中国声音。

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上海作为COP15中国角主题日中唯一的直辖市代表,向世界展示:一座超大城市如何探索实践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亮相COP15,上海为生态城市“打样”

清晨俯瞰苏州河。杨帆摄

为何是上海?横向来看,发源于青藏高原、横贯中国的母亲河长江,在上海注入东海;纵向来看,全球目前共有九条候鸟迁徙路线,上海是其中一条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点,那些穿梭于南北半球的候鸟将上海视为能量补给站。

一横一纵,交汇点上的上海,对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说:“上海是超大城市,也是母亲河的河口城市,在经济持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上海被赋予了更特殊的生态环境保护使命。”

亮相COP15,上海为生态城市“打样”

15日,一艘苏州河游船停靠在外滩源码头。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绿色生态是城市“软实力”

6340平方公里的面积,集聚了超过2400万常住人口。如何在高密度人口、高能级经济、高频次交流的情况下保护好生态环境,上海是全球观察中国绿色发展的一个窗口。

依水而生,因水而兴,黄浦江和苏州河这两条母亲河是上海生态保护最鲜活的场景。

100多年前,我国第一场有正式记载的赛艇比赛在黄浦江上进行;100多年后,2022年10月,上海赛艇公开赛在苏州河上开桨。人们感慨,历经岁月变幻,赛艇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一江一河”的浪花,见证了上海生态保护的决心和成效:岸上,黄浦江、苏州河中心城区核心段全线贯通,曾经被围墙遮挡的历史保护建筑“破墙露真容”;水里,2018年消除黑臭河道、2020年消除劣V类水体、2021年主要水体水质优于Ⅲ类比例达80.6%……“一江一河”告别了黑臭、逼仄与疏离,一个可赏、可游、可嬉的城市水脉让市民群众得以走进、亲近。

生态是一座城市的基础“硬件”,生态好,才有底气还河于民、还岸于民。生态也是一座城市的魅力“软件”,生态好,亦能成为更多企业、人才落户定居的理由。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确保生态用地只增不减”。去年召开的上海市委全会提出,要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充分发挥软实力的“加速器”作用。“著名的全球城市都有其代表性生态人文景观,如纽约的中央公园、巴黎的塞纳河左岸等,生态软实力已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内容。”上海社科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周冯琦说。

“要通过构建大生态,推动新城大发展。”上海市奉贤区委书记李政说。上海五个新城之一的奉贤新城,正在加快建设三个生态圈:坐拥800多亩水面的南上海中央公园、长达44公里的新城绿环,让市民“走得进”的国家森林城市。今年夏天,上海有40多个高温天,奉贤只有27个。宜居宜业的特质,让奉贤新城吸引更多人前来创新创业、成就事业。

夯实生态基底,做强生态软实力,上海近年来在打造生态空间方面不遗余力。市中心,用好“边角料”建“口袋公园”,见缝插绿;外环线,环城绿带连接楔形绿地和生态间隔带,向环城公园带跃升……经过几十年发展,上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一双鞋”增加到 “一间房”,超过了东京等国际大都市。

亮相COP15,上海为生态城市“打样”

这是11月22日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栖息的各种鸟类。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好生态需要“硬科技”支撑

秋冬季节的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寒风萧瑟中,一群群远道而来停歇觅食的候鸟,让这里显得生机勃勃。

“咔嚓、咔嚓”的快门声里,候鸟们振翅、拍水、捕食的画面被观鸟人的镜头记录下来。“以小天鹅为例,从原来的零到300只、500只,今年年初已经观测到突破了1000只。”一位资深观鸟迷感慨道,“生态环境好不好,要看鸟儿的翅膀往哪飞。”

看得见的变化令人欣喜,需要在“不容易被看见”的地方下足功夫。曾经,外来生物“互花米草”在崇明东滩疯长,一度挤压了鸟类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为了守护好“候鸟驿站”,上海依靠科技支撑,投资近12亿元,在东滩开展了一场全球湿地修复领域投入最大、规模最大的工程——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

如今,越来越多的鸟类来到东滩。这些精灵的每一次振翅,都像是对科研人员持续攻关的回应。生态问题就是这样,解题过程复杂而深刻,得到的答案往往轻盈而简洁。

“上海的水晶天变多了”,这是不少人对于上海空气质量最直观的感受。2021年上海的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27微克/立方米,成为有监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值。

在上海张江科学城的智慧能源“双碳”云平台大屏上,各类用能数据实时跳动:月度能源减排成效如何?万元产值能耗降还是升?不同园区处于碳排放哪个阶段?负责平台开发的国网上海电力浦东供电公司总师室主任陈赟说:“节能减排不能是糊涂账,我们利用智慧科技手段,让城市节能减排真正做到心里有‘数’。”

效果在天上,根子在地上。不再难得的蓝天白云,并不易得,这是四处发力、多元共治的成果。

一面是整治,上海全面完成4000余台分散燃煤设施的整治,2000余家企业排放设施的改造,33万余辆黄标车的淘汰;一面是转型,曾立足于钢铁、化工的传统工业大区宝山和金山,落实“南北转型”的战略要求,加快向新型生态文明跨越;一面是创新,钢铁企业突破绿色低碳冶炼技术,发电企业不断刷新火电煤耗世界纪录。同时,提前布局能源创新转型,规划到2025年氢能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一面是探索,全国碳交易市场2021年在上海上线运行,上海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八年实现企业履约清缴率100%的试点地区。

亮相COP15,上海为生态城市“打样”

12月28日,工人在苏州河外白渡桥附近清洗人行步道。近日,上海苏州河贯通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截至目前,除个别区段和点位外,苏州河两岸42公里滨水岸线已基本实现贯通开放。新华社记者陈飞摄

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如何打破“先污染、后治理”“只保护、不发展”的传统路径,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上海正在努力构建超大城市样本。

从上海市中心一路向南,横跨金山、奉贤两区的滨海地带是上海化学工业区所在地。挂牌逾20年的园区仍有大片空间可供未来开发,“我们从来不搞‘捡到篮子里就是菜’,在有限的土地上精挑细选、悉心播种,才能结出可持续发展的金果子。”上海化工区管委会主任马静说。

目前,上海化工区单位土地产值约808万元/亩,人均利润近200万元/年,土地投资强度约140亿元/平方公里,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名列前茅。沿着化工区所在的海岸西行,一片被保护修复的鹦鹉洲生态湿地,吸引了“鸟中活化石”震旦鸦雀等30多种留鸟在此安家落户,成为海岸线上的生态客厅。

上海与江浙交界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同样生机勃勃。火泽荡、大葑漾、大莲湖……示范区内由一连串湖泊组成的“蓝色珠链”,令人神清气爽。根据总体规划,围绕“山水林田湖”共同体,到2035年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蓝绿空间占比要达到75%。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把环境“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华为青浦研发中心等一批“环境友好型”项目先后落户。挂牌三年来示范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9%,“好风景与新经济相得益彰”。

把好的做法固化下来,变成行之有效的制度。上海曾打破地方立法史,颁布《上海市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为一条鱼,立一部法。今年11月,上海市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75%以上……

“2021年我们开展河口生态考察时,记录到了阔别许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程鹏说,“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回到我们的身边,成为我们的邻居,上海正努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超大城市新模式。”

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数字经济潮涌赣鄱:一个中部省份的别样发展路径下一篇:北京:多方合力保障抗疫药品流通顺畅>
0.107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