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有效服务农村
 日期:2022-12-05   浏览:791   来源:中国党员培训网  返回列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报告2022》显示,近年来,我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总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各省发展差距缩小。根据报告,2017年至2021年,全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指数得分的中位数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总指数得分的中位数从2017年的47.61分增长至2021年的97.33分,增长104.44%;总指数得分中位数的最高分增长72.28%;总指数得分中位数的最低分增长105.42%,这说明无论是全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基期水平较好或较差的县域近5年总体发展水平都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数字金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离不开金融的助力和加持,而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难以有效满足其融资需求。数字金融则有可能提供新的融资解决方案,助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报告显示,全国各省份之间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总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差距有所缩小。以指数中位数得分来衡量,不同区域间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其中东部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为滞后。从发展趋势来看,中部地区连续几年发展速度最快。

报告还显示,利率低、还款方式和周期灵活被普遍认为是影响县域居民贷款决策的优先考虑因素。由于数字贷款额度更小且还款方式更灵活,进一步为小规模的下沉客户提供了补充服务。由于数字普惠金融的逐步普及,县域及农村地区居民获取金融服务的笔数占比较高,被调研的居民超过一半获得过贷款,信用贷款占比73.4%。其中,互联网贷款获取笔数占比最高,占57.5%,其他渠道为来自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以及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贷款。

网商银行行长助理、农村金融部总经理彭博介绍,基于数字风控技术,该行为地方政府建立专属信贷模型,找到了一条数字金融服务农村的可行道路。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100多个涉农县区与网商银行合作签约,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以科技驱动发展的互联网银行与地方政府合作,有助于农村地区部分政务和民生数据的归集与利用,扩大客户基础,促进对客户的精准数字画像、数字信用评级和数字授信,最终有利于扩大对县域内客户的数字信贷覆盖面和数字贷款金额。”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冯兴元表示。

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县域普惠金融的发展,社科院课题组建议,一是改进全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边缘地带的通信基础设施,实现互联网、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的广覆盖面甚至全覆盖。二是优化村镇线上线下普惠金融服务相结合金融服务网点的建设,尤其是村普惠金融服务站点和代办点的建设。三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和全国城乡个人与企业征信体系,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是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何广文表示,数字化赋能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大有可为,其中最紧要的是通讯基础设施、数字金融服务点、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征信系统与信用信息数据库。

清华大学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认为,要聚焦数字技术引领乡村产业发展主题,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要素功能,瞄准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利用数字技术助推农村金融事业发展。

为促进形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报告还建议,加强国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和立法,完善政策法规支持框架。把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从全国层面制定专门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规划设计。同时,加强数字金融立法,尤其是有关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立法。建立协同监管机制,防范化解风险。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提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推动资金回流农村地区的积极作用,为科技银行或金融科技平台公司的运作设立适宜的监管政策框架。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还需要通过法规手段,要求金融机构和金融企业建立内部风险防控机制,通过身份认证、电子签名、人脸识别等数字认证技术,保障用户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

来源:经济日报


<上一篇:特写:圈画女儿刘洋的“太空日历”下一篇:精神卫生人才“缺口”引关注>
0.123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