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收减损工艺改造、产业链延伸我国粮食全链条减损取得积极进展
 日期:2022-12-01   浏览:1431   来源:中国党员培训网  返回列表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眼下,我国秋粮收获接近尾声,除南方部分中晚稻和晚秋作物外,其他收获已经结束。

今年,全年三季粮食夏粮、早稻、秋粮面积均实现增加。夏粮、早稻单产提高,多个秋粮主产区玉米、大豆单产提高明显。从各地实打实收和多方面反映来看,全年粮食将再夺好收成。

节粮减损 确保粮食安全

尽管今年粮食再获丰收,但随着淡水、耕地等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我国把粮食减损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持续采取有力措施,全方位全链条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全球粮食损失现状如何?我国在节粮减损方面又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3.9%。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1年。

在我国,粮食全链条损失率达8%。其中,生产和收获环节约占整体粮食损失和浪费的27%,储存和运输环节约占33%,加工和包装环节约占9%,消费环节约占31%。

节粮减损就是增产保供。近年来,我国重点在机收减损、改善设施装备条件等方面发力,推进节粮减损。今年,节粮减损成为粮食全链条的一大亮点。

我国粮食机收减损取得积极进展

机收减损是节粮减损的重要举措,今年的效果如何?

江西是我国双季稻生产大省,记者来到这里时,晚稻收获正在扫尾。在地处鄱阳湖平原的余干县枫港乡,记者看到,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抵达稻田后,并未立即下田收割,而是拿着卷尺对水稻进行测量。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源粮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手余风华:不同的田块,稻穗的长短不一,我们会对水稻的高度进行测量,从而控制收割机的割台位置,基本上每一粒谷子都能够顺利进入机器粮仓。

确定了田块水稻收割高度后,4名农机手拉开架势,全力抢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提高粮食产量,赶在秋收前,江西省市县三级就对6800多名农机手进行了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培训。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余文兵:我们通过机收培训,标准化作业,实现减损增效,损失率大约为2.66%。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农业农村部持续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着重从机收减损上挖潜,通过科技攻关、机收培训等,指导各地有效实现机收减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一方面在我们的适用农机上做了很多的科技攻关,也让很多车辆或者收获机械更加适宜采收的环节。一方面就是一个适时采收。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去年,三大主粮机收损失率平均降低1个百分点,挽回100亿斤损失。今年,夏粮、早稻、秋粮机收损失率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烘干技术装备助力节粮减损

在我国粮食储备环节,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储粮比例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40%到50%,由于储备不当产后损失高达8%。今年,农业农村部将粮食烘干等技术,作为产后减损的关键技术在主产区推广。

在我国三大主粮中,由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储存的小麦约5%,水稻近50%,玉米高达70%左右,也是产后损耗最多的品种。

山东平原是玉米生产大县,眼下,当地玉米收获已经结束,正陆续入库。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这里不少农户省掉晾晒环节,玉米脱粒后直接送入粮食烘干塔。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土地鲁望为农服务中心张研生:烘干以后的玉米,水分可以控制到14%以内,直接可以入库仓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玉米刚刚收获时含水量一般都超过了35%,要达到入库标准,传统的自然晾晒风干至少需要5个晴天。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农民崔元勇:像我种植了1000多亩地,每到收获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找晾晒场。拿玉米来说,得需要七八个足球场大的晾晒场,而且晾晒的时候,鸟也来吃,最头疼的是碰上下雨阴天,避免不了会造成一些损失。

根据中国农科院测算,农民晾晒玉米时损耗为2%到3%,由于霉变、鼠害等储存不当损失近12%。

为推进节粮减损,今年,山东平原在乡镇建成一批集烘干、仓储等服务于一体的为农服务中心,其中,粮食烘干基地23处,烘干机械化能力达到62.1%。同时,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合作,研发运用粮食储藏霉变在线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和精准防控技术,将玉米产后损失降低到1%以内。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通过绿色低碳的这种加工方式,使我们的这些不管是玉米还是小麦能够得以及时干燥,使我们整个粮食的损耗应该得以降低。

近年来,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烘干机具的购置补贴力度,农业农村部也大力推广烘干、霉变防控等实用技术。今年,粮食在烘干储存环节的损耗进一步降低。

助力节粮减损:适度加工 延伸产业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粮食加工企业也通过研发引入新技术,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等,减少粮食在加工环节的损失。

江西粮食产业以籼稻为主,记者了解到,100斤籼稻去壳后,有80斤左右的糙米,而由于市场上对精度和白度的需求越来越高,使用传统工艺,糙米加工成白米后重量和营养都损失不小。

总台记者杨萍: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样品,是大米加工企业根据半斤稻谷经过生产加工形成的大米加工副产品以及成品大米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半斤稻谷经过20多道工序加工以后最终形成了成品大米,它的重量只有稻谷的一半左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国家提倡全谷物食物消费,与此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推广柔性碾磨等技术,来减少加工环节的损耗。

记者在万安这家粮食加工企业看到,稻谷去壳、碾米、抛光等工序,已经全部实现智能化,并使用柔性碾磨技术,大大减少了加工损失。

江西一江秋粮油有限公司大米加工厂厂长尹水彬:采用了轻碾冷抛的工艺,每百斤稻米的出米率提高了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原来经常多遍碾磨,现在碾磨层数低了,也就是它把一些营养物质更加多地保留在我们的大米之中,使它的得米率得以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不仅加工技术在创新突破,产业链也向米粉、米醋等精深加工延伸,碎米等副产品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安义这家企业,通过采取大米不抛光、少抛光处理、用碎米生产米粉等措施,粮食加工损失率从8%降到2.5%。

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江:我们通过两次技改,增加了相关的设施,将传统的大米加工的得米率,提高了将近两个百分点,每年可以多产300吨大米。

四大举措推进节粮减损

农业农村部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重点从四方面着力,有效降低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环节损耗,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这四大举措,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共抓,大力推进全环节全链条减损,系统化降低粮食损失和浪费。

一是加强生产源头管控,推动精量播种、适量播种,减少农业生产用种,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机收作业标准化水平,降低收获过程损耗,确保颗粒归仓。

二是强化储运环节减损,发展粮食产后烘干,改善粮食储藏保质、虫霉防治等条件,完善农村物流节点网络体系,推广散粮运输专用工具,减少跑冒滴漏。

三是提升加工利用水平,建立粮食适度加工标准体系,优化加工技术装备和工艺,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

四是引导节约理性消费,健全餐饮业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常态化推进光盘行动,开展爱粮节粮系列宣传活动,推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

(总台央视记者 凯博 李卉 宇翔 建启 建春 大珩 一淳 杨萍 昀彤 满帅 山东台 德州台 平原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上一篇:与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株“赛跑”——北京本轮疫情五大焦点透视下一篇:北京:结合实际情况分区分类分级优化防控措施>
0.083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