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奋斗,新征程展现新气象(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日期:2023-02-06   浏览:1082   来源:中国党员培训网  返回列表

开工的干劲越来越足、家门口生态越来越好、返乡创业者越来越多……近日,本报记者穿梭在城市的工地和街巷,行走在乡村的田间和地头,深入生产生活一线,感受时代的脉动,热情讴歌国家发展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局之年鼓催人。本版今日刊登部分新春走基层作品,致敬坚守者的奉献,记录奋斗者的拼搏,分享欢度佳节的喜悦。

——编 者

北京石景山区广宁街道建设冰雪社区——

欢乐冰雪季 健康过佳节

本报记者 潘俊强

“我们是在线上预约的,没想到所有项目都免费,真是太棒了!”“工作人员服务很细心,大家在享受冰雪乐趣中传承冬奥文化,很有意义。”……春节期间,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广宁街道格外热闹,在高井路社区,一年一度的冰雪乐园如期向公众免费开放。这个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玩的雪场,今年已是第四年开放。

今年,广宁街道将冰雪文化融入百姓生活,让居民在活动中品味冰雪文化,感悟美好生活。

高井路社区是全国首个冬奥组委授牌的冬奥社区,同时也是国家体育总局授牌的冰雪社区。雪场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从雪滑梯、冰滑梯,到冰灯区、自由玩雪区,各种游乐项目一应俱全。“每个人都能玩自己喜欢的项目,一直能玩到2月15日。不仅白天可以玩,元宵节还有夜场。”东山社区居民闫芳说,“家门口的雪场让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新春佳节。”

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雪场更新了游乐设施,并且设置了服务帐篷,备有医药箱等。广宁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冰雪季具有公益性、便捷性、安全性的特点,目的是更好地推广冰雪运动,把冬奥社区和冰雪社区建设得更好。

据了解,广宁街道还开展了以“咏春、夏舞、歌秋、冬滑”为主题的文化季活动,“欢乐冰雪季”就是“冬滑”主题文化活动的一部分。今年,广宁街道将持续巩固提升冰雪社区建设成果,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真正将冬奥遗产留在城市记忆中。

天津津南区北闸口镇建起农家书屋——

书香润农家 文化促振兴

本报记者 武少民

475亩稻田、45亩荷塘,环绕着一处幽静的村庄——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镇前进村。前进村农家书屋,就坐落在荷塘边。“村里的田地种着小站稻,荷塘里养着鱼。全村有300多户人家、890多人。目前,书屋有3500多册图书。”农家书屋负责人王鹏飞介绍。

今年59岁的村民王元智,是书屋的“常客”。“我喜欢读农业科技类书籍,农家书屋的书籍经常更新,为我们学习农业技术提供了一把钥匙。”王元智说。

硕士毕业后,作为选调生来到基层工作的王鹏飞,深深爱上了这份工作。“能够在与村民的交流中熟悉基层情况,了解农民所想所盼,特别有意义。”王鹏飞说。据了解,书屋推出“1+5+N”现代化书屋共建模式,实现农家书屋的融合共存、转型升级。王鹏飞举例说,书屋配备了两台电脑,开设了数字化阅读项目。“农家书屋+文化活动”模式立足于开展主题阅读、民俗文化讲座、亲子绘本课等活动。书屋还开设配套科普馆,通过两台科普仪器动态展示农耕文化、稻麦的种植与收割等。

党员、群众交流读书体会,驻村第一书记及大学生村官讲解乡村振兴最新政策……前不久,农家书屋开展“阅读小康气象奋进振兴征程”阅读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书香四溢。“村干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各项惠民政策讲给大伙听,效果特别好。”王元智说。

“夏天,这里稻浪翻滚、荷花飘香,到那时书屋的书会更多,活动也会更加丰富!”王鹏飞说。

河北邯郸邯山区推进水体治理——

有了“清水湾” 提升幸福感

本报记者 史自强

一大早,家住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三堤社区的居民王彩莲,就急匆匆地拉着黑色音箱出了门。走出家门西行不足百米,就是渚河河岸,10多名爱好戏曲的老姐妹在等她一块唱“大戏”。

音箱开启,锣鼓敲响,管弦悠扬。“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王彩莲唱起了最拿手的豫剧《朝阳沟》,神清气爽。“如今,生活就像戏词里唱的那样,原来的臭水河变成了现在环境优美的‘清水湾’!”王彩莲说。

三四年前,社区居民还对这里的环境颇为不满。“家门前的河水颜色是黑的,还有许多蚊虫。”那时候,河边居民都用塑胶板在院子里搭起顶棚,把庭院封闭起来。近年来,邯郸市转变发展思路,从源头抓起,拆除“散乱污”企业,把腾出的闲散地、垃圾坑等进行土壤改良、生态修复,一处处污染源化身为幽美园林、湿地生态园。

治理工程进一步提档升级,相关制度也不断完善。“3年投入23亿多元,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河水变清了,居民都点赞。”邯郸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四级调研员张凤刚说。

从滨河栈道、生态湿地到生态浮岛……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被污染的河段不仅成了净化水质、滞蓄雨水、缓解内涝湿地的生态园,同时也成了居民的生态休闲区和健身区。

“现在,我们一天在这里能待上四五个小时。大家在这里吹葫芦丝、跑步,很有幸福感!”王彩莲说。

安徽合肥长丰县多举措支持创业就业——

人才引得进 事业立得稳

本报记者 韩俊杰

绞肉、拌馅、和面、做饼……烧饼冒着热气,咬上一口唇齿留香。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居民葛德贵家的烧饼店,生意红火。靠着做烧饼的手艺,葛德贵前些年把店开到了合肥,然而2016年却把门店盘了出去,选择回下塘镇做烧饼。“现在不少人专门开车过来买烧饼。”葛德贵说,在县里支持下,他回乡传授制饼手艺,现在他家成了“下塘烧饼培训基地”,已培训学员7000多人。

2015年,下塘镇副镇长陈新宇作为大学生村官来到下塘,“那时企业不多,发展也不快。”但让陈新宇高兴的是,县里确立了“工业立县”发展目标。据介绍,2017年,鸿路钢构等两个10亿级企业落户,2021年,比亚迪、中创新航两个百亿级企业陆续投产。“目前,二期设备安装达80%,三期场地开始平整,届时能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陈新宇说。

企业招得来,还要留得下、稳得住。当地多措并举,助力企业扎根。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仅用42天……如今,比亚迪合肥一期项目月产新能源汽车3万辆左右。

看到镇上人气越来越旺,南圩社区的杨婷婷开了一家40平方米的烧烤店。“没想到开业后生意很红火,仅仅3个月,地方就不够用了,现在搬到了200多平方米的新店。”杨婷婷说。

“如今我们这里创业就业环境越来越好,最近,社区又有11名年轻人登记,过完年后就留在下塘就业。”下塘镇党委书记樊邵斌说。

重庆两江新区保障施工建设进度——

坚守在一线 建设产业园

本报记者 刘新吾

吊车来回穿梭,施工人员忙着拼装钢结构,热火朝天……日前,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施工现场,1300余名工人正忙碌作业。

该项目位于两江新区龙兴新城,占地面积约3000亩,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由压铸、冲焊、涂装、总装等车间厂房及配套用房组成。该项目于2022年8月28日开工,将于今年9月30日全面建成投产。

目前,项目已经完成土石方工程及大部分基础工程,正处于钢结构施工阶段。在总装厂房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钢结构网架拼装和焊接,力争今年3月完成总装厂房的钢结构主体施工,随后进入装饰装修、机电等施工阶段。

不远处,塔吊林立,工人们忙着绑扎钢筋,项目的综合站房建设加紧推进,预计3月将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为保障项目的连续性建设,整个春节期间,100名管理人员和480名工人坚守在施工现场,56台机械设备持续作业。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施工倒班计划并严格执行,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和14支施工队伍坚守岗位,加快赶进度。”中建八局项目负责人冉福林说,“同时,我们也加强了项目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如今,项目已驶入快车道,建成后将加速推动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强链补链,为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作出贡献。

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做好安全生产——

巡检智能化 保供千万家

本报记者 韩立群

2月2日,在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炼油厂,操作工解恩斯汗戴上安全帽,拿上巡检装备,走出办公室,投入了工作。他边走边介绍:“巡检马虎不得,有些问题只有到现场才能发现。能源保供关系到千家万户,春节期间更不能出问题。”

走进装置区,各种管线设备高低错落,机泵发出嗡嗡的轰鸣声。“装置保运是一线员工的首要任务”,解恩斯汗拿出北斗巡检仪,“春节期间,我们生产的油气被源源不断地送到全国各地,我们感到快乐和自豪。”

2022年,北斗导航能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在乌鲁木齐石化上线运行,不仅取代了纸笔记录,也使巡检质量有所提升,一线智能化巡检工作跨上了新台阶。

“去年,我们生产的100号道路石油沥青进入正式工业化生产和销售阶段,这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市场空白。”公司炼油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杨志强介绍,该沥青蜡含量低、软化点高,是目前国内积极推广的创新产品。

“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实现了IPC全流程智能控制,装置报警率降低80%,主操一个班次调节次数减少70%,员工有更多精力转向对装置运行状态的预判并提前干预。”炼油厂芳烃生产部副主任夏刚告诉记者,“让生产更平稳,就是我们最大的新年愿望。”

“我们一定要埋头苦干,做好能源保供工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更大贡献。”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秦本记说。

青海门源县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乡村增颜值 生活提品质

本报记者 贾丰丰

春节期间,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北山乡沙沟脑村一派热闹景象,平坦的村道两旁,一排排民居整洁敞亮。

走进村民马忠兰家,她正一边收拾屋子,一边做垃圾分类。“以前,村里没有专门的地方扔垃圾,就随处乱扔,一到夏天,味道很大,蚊蝇也特别多。”

从2018年开始,北山乡探索成立乡村物业公司,对生活垃圾定期统一收集清运。经过4年多的探索,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垃圾分类处理。

“我们将环境卫生整治写入了村规民约,由村‘两委’统一管理,以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为抓手,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星级文明户’评比细则,带动形成家家户户比清洁的良好氛围。”北山乡乡长马黎说。

“在推进垃圾分类基础上,我们加快补齐农牧区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探索推广‘党支部牵头、农户参与、物业公司清运’的垃圾处理模式,乡村环境明显改善。”门源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局长马文奎介绍。

乡村增颜值,生活提品质。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门源县12个乡镇109个村共配有村级保洁员613名,村庄及周边环境卫生实现日常保洁常态化,所有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处置全覆盖。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管护机制建设等为主攻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增后劲,让乡村由内到外美起来。”门源县委书记孙绣宗说。

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我天然林保护修复体系和制度体系全面建立下一篇:新春走基层|闹元宵话愿景——太行深山村过年老传统和新变化见闻>
0.156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