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红色教育基地
  2020-08-19 15:10:44     浏览: 12343  
1南湖革命纪念馆
每个城市都有博物馆,但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纪念馆。嘉兴是浙江省北部长江以南的一个水乡小镇,由于中国共产党一艘红色大船的旧址,它已成为中国少数几个拥有革命纪念馆的城市之一。
南湖革命纪念馆位于嘉兴南湖东岸,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从上海搬到南湖红船的地方。也正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党和中央领导集体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确定下来。
整个纪念馆由一栋主楼、两栋副楼和三栋“我”字形建筑组成,建筑周围有56根高大庄严的檐柱。高楣上镶嵌着邓小平老师题写的七个金字:“南湖革命纪念馆”。
从庄严宏伟的纪念馆进入,一楼序厅的红船被鲜花环绕,红船两侧的浮雕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寓意“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环顾序言大厅,巨大的党徽照亮了整个展厅,神圣和荣耀让人记忆深刻。博物馆的展厅有三层,其中一层和二层是《开天辟地》单元。《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十三个代表的生平简介》三个部分系统地介绍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救国救民之路的不断探索和奋斗,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共产主义团体成立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至于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段时期的现代史,估计大家都很熟悉。这段历史是许多纪念馆的标准。我看过很多纪念馆,如延安革命纪念馆、武汉1911革命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地方纪念馆,都有关于这一部分的描述,主要是用图片故事和复印件来反映历史。
博物馆最有特色的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诞生,这也是与南湖最相容的部分。通过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大转变,纪念馆再现了一位主要代表的行程和当时南湖的旧貌,以及上海石库门、嘉兴火车站、美丽的南湖湖光和红船的英雄激情。
中国共产党人从南湖红船启航,走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今天他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纪念馆的创新之处,除了珍贵的文物,现场的再现也让游客走进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寻找并倾听企业家的艰辛、抗议者的呐喊和建设者的强烈呼声。

2南湖园区
嘉兴南湖不仅以秀丽的风光享有盛名,而且还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胜利闭幕而备受世人瞩目,成为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纪念地。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一共13人,分别代表全国7个共产主义小组,50多名党员。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根据上海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一大”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王会悟是嘉兴桐乡乌镇人,曾在嘉兴女子师范念过书,对嘉兴以及南湖的情况非常熟悉,“一大”转到南湖开会的事务工作也是由她安排的。
8月初,代表们从上海北站坐早班火车来嘉兴,当即由王会悟带领,坐摆渡船到湖心岛,再由小拖梢船接上王会悟预雇的开会游船.这条游船是一条单夹弄丝网船,长约16米,宽3米,船头宽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贯通,会议就在中舱举行,王会悟则坐在船头放哨。

   代表们以游湖为名,让船主把船停泊在离烟雨楼东南方向二百米左右僻静的水域,上午11点左右,“一大”南湖会议正式开始.会议首先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党的全国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张国焘分管组织,李达分管宣传.下午六点多钟,会议完成了全部议程,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闭会时全体代表轻声地呼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
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先后悄悄离船,当夜分散离开了嘉兴,他们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中国的历史从此写出全新的篇章。
    为了纪念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央和省委的关怀、指示下,1959年仿制了一条当年“一大”开会的游船(当年南湖的游船已经在抗战时期绝迹了),作为“一大”会议纪念船,停泊在烟雨楼前水面上,向人们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1964年4月5日,一大代表董必武同志视察南湖,仔细察看纪念船后欣然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彭真同志1991年3月18日登临纪念船,深情地说:“这船不大,但前途远大,有了这艘船,才诞生了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条“一大”纪念船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南湖红船”。南湖红船承载了中共的诞生;南湖红船是智慧的象征;南湖红船的方向是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化身。

3沈钧儒纪念馆
沈钧儒纪念馆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城南,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主战士沈钧儒先生而建。沈钧儒故居建于清代晚期,具有太湖流域和新安江流域两种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粉墙黛瓦,古朴典雅,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底,嘉兴市委、市政府根据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决定恢复沈钧儒故居并报请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复。1997年2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室批复“同意在浙江嘉兴市建立沈钧儒故居”。
沈钧儒,1875年1月2日生于江苏苏州,1963年6月11日卒于北京,清光绪时进士。字秉甫,号衡山,男,汉族,浙江嘉兴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法学家,政治活动家,曾任民盟中央主席,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副会长等职。
沈钧儒自幼聪颖,有7岁(实为周岁5岁)能诗之誉。徐志摩是他的表侄子。沈钧儒青少年时,即十分注重个人道德的修养。家庭环境熏陶着沈钧儒的思想品德,影响着他的一生。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长,为建国初期建立人民的法制体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做出了很大贡献。



4五四文化博物馆
   嘉兴五四文化博物馆建成面积约1万平方米,其中展厅6000余平方米,内设五四新文化史料陈列馆、嘉兴百年风云人物展示馆、千家楹联展示馆、华夏查氏文史资料陈列馆、嘉兴书画艺术展示馆等五大板块。其中五四新文化史料陈列馆以大量的第一手史料为据,按照历史的脉络,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面貌,让人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近代革命的艰难和曲折。嘉兴百年风云人物展示馆遴选了嘉兴地区百年来40位志士仁人,以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并重的方式展示了他们为祖国、为家乡奋斗不息的生命轨迹。
二十世纪初叶,一场以《青年杂志》创刊为标志,极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主义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浪潮;紧接着,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导,新知识份子为主题,全国各界群众参加的五四爱国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姿态,向一切专制统治、纲常名教,向一切旧文学、旧思想、旧道德,发起了更加猛烈的冲击。它是中国近代史继辛亥革命之后,又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这场波澜壮阔的运动,对中国现代史进程影响之大,使得我们说,不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就不能深刻地了解过去与现在的中国,也就不能预见未来发展的中国。
本馆以大量的第一手史料为据,按照历史的脉络,形象生动地展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面貌,从而使广大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近代革命的艰难与曲折。同时,从革命先驱的可歌可泣故事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与精神洗礼。

5嘉善抗日阻击战纪念碑
    嘉善抗日阻击战纪念碑位于嘉善县谈公北路泗洲公园内,建于1997年11月,为花岗岩卧式碑体,全长15米,高3米。纪念碑记载了1937年11月8日至14日,第十集团军128师、109师、预备11师41团、暂编13旅第1团、62师368团等共计官兵15573人在嘉善境内沿沪杭铁路、杭善公路两侧不足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与侵华日军激战七天七夜,重创日军,迟滞了日军进攻南京的时间的战斗经历。
    1937年8月9日,日军在上海蓄意滋事挑衅;13日,淞沪会战爆发。由于嘉善特殊的地理和战略位置,从8月至11月,遭到了敌机多次强烈轰炸。11月5日清晨,日军多个师团在金山卫一线强行登陆,嘉善告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政部第三战区命令第10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调集预备11师41团、109师、128师、暂编13旅1团、62师368团等部队官兵15570余人,从11月8日到14日,在枫泾至嘉善县城一线阻击日军进犯。这一仗,创下了淞沪大撤退的阻击战之最。“那一场仗,打得真是艰苦啊!”在王永强母亲的记忆里,嘉善抗日阻击战打了七天七夜,无比壮烈,尤其是128师等将士们表现出来的骁勇和顽强,让当地老百姓刻骨铭心。
   128师的将士们大多来自湖南省凤凰县,而师长顾家齐这个名字在嘉善当地家喻户晓。“仗打得有多惨烈!那时候的凤凰城里几乎家家挂白幡、户户戴孝帕。”王永强的母亲记得,日军第一次来轰炸是在一个天气晴好的上午,那时她还不到17岁,“我姆妈(当地方言)到东墙门去晒衣服,忽然听到头顶上有‘呼呼呼’的响声,抬头一看,有一架飞机贴着近地面飞过去,她还叫了一声:‘飞机怎么飞得这么低!’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不一会儿,远处就传来了闷闷的轰隆声,日军的飞机往嘉善城里投下炸弹,一颗颗炮弹落下来,整个地面都在摇动,满城燃起冲天大火。一时间,大家人心惶惶,一对对逃难的人背起大包小包、拖儿携女四处奔散。血肉之躯对抗飞机大炮,双方武力对比悬殊伴随空中轰炸的,还有日军的地面攻势。
   嘉善地处沪杭线中心。为了截断沪杭铁路和苏嘉铁路,封堵上海守军的退路,阻击中国军队支援上海守军,并进犯南京,日军陆续从金山卫一线强行登陆,分三路推进,其中日军第18师团急趋嘉善,日军第114师团直指嘉兴,妄图控制这个战略要地。想要争取时间,确保后方转移和淞沪战场上部队的撤退,必须在嘉善阻击进犯的敌人。当时驻守宁波的国军128师接到上级命令,立刻日夜兼程奔扑前线。当时的任务是:阻击日军,坚守嘉善4天,以粉碎日军阴谋。据资料显示,当时,在防守才两个昼夜时,128师官兵的伤亡人数就已达到了600余人。而原因就是,双方的武器装备力量对比实在是太悬殊了!
   在这次战斗中,伤亡了7300余人。其中以湘西凤凰县籍居多,有相当数量的是苗族和土家族同胞。纪念碑碑面以浮雕形式再现抗日将士的英雄形象。东侧为张爱萍将军题写的“嘉善抗日阻击战纪念碑”,西侧为嘉善县人民政府镌刻碑文。

6嘉善习书记联系点
2008年,嘉善县成为习近平同志的基层联系点,开启了全面探路县域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之后,习近平同志对嘉善发展情况做出了多次批示。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和关心下,嘉善干群同心、全力建设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努力做好转变发展方式、主动接轨上海、统筹城乡发展三篇文章,并交出了精彩答卷。
如今,嘉善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从“资源驱动”到“人才驱动”的转变,支柱产业从木业、机械五金、纺织服装,升级至光电子通信、专业级无人机、精密仪器等先进制造业。
“科学规划”驱动“科学发展”。嘉善党政干部对照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示范点建设。肩负历史使命,嘉善人迎难而上、自我加压,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成为践行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县域发展鲜活样本。
如今,嘉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观念深入人心,“科学发展”营造的“暖环境”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嘉善实践表明,切实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才能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走出城乡共享、人民普惠,契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县域科学发展新道路。


7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作为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这一天百姓们举国同庆,人们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吃粽子……以求得平安顺遂、五谷丰登。食粽作为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之一,可以说是流传得最为广泛,不仅在中国盛行不衰,在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也颇为盛行。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粽子,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早在 春秋之前就被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才被正式作为端午节庆食品。不过对于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端午食粽的风俗,基本都是来自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民间传说,相传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因地区、所用食材、制作方法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粽子的种类特别繁多。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形成了南北不同风味之别,而由于所包的馅料不同,在口味上又有了咸粽和甜粽这两大类之分。例如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大多是以 红枣、豆沙为馅的糯米甜粽。南方粽子则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形状有三角型、条形与金字塔形等,有 绿豆、 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 冬菇、 蛋黄等多种馅料,口味丰富,风味更佳。
提到粽子,总让人首先想到浙江嘉兴,当然也就自然想到有“东方快餐”之称的嘉兴粽子,它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稻米之乡嘉兴的一种象征,被誉为“饮食文化的代表,对外交流的使者”。作为浙江嘉兴特色传统名点,嘉兴粽子,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的独特风味而闻名于世,加上因携带方便、食用简单而备受广大旅游者厚爱。嘉兴粽子多为三角形,选材极其讲究,以上等白糯、上等赤豆、后腿瘦肉、徽州伏箬等食材,经过配料、调味、包扎、蒸煮等多道程序精制而成,有鲜肉、豆沙、八宝、蛋黄等几十个花色种类。其中以号称“江南粽子大王”的“五芳斋”粽子最为著名,它精细的选料、考究的制作以及独特的风味,是对嘉兴悠久的稻作文化和饮食文化的传承体现。
在历史悠久的粽子之乡,嘉兴月河历史街区,有一所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是一个以反映嘉兴粽子历史与粽子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嘉兴粽子文化主题博物馆。在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粽子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物,了解嘉兴粽子文化的起源及传承脉络,更可以真实地感受粽子的制作过程。


8毛泽东观潮诗碑亭
毛泽东观潮诗碑亭位于盐官观潮公园中段,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1957年9月11日到盐官观潮而于1994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造的。亭高17米,面积90平方米,碑亭呈六边形,于1995年观潮节落成揭幕。亭内诗碑上有毛泽东《观潮》七绝诗及碑记。1957年9月1日上午,毛泽东从杭州乘车至盐官七里庙,观看了钱塘秋潮,并写有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1994年,海宁人民为纪念毛泽东盐官观潮,在盐官建造观潮诗碑亭,于1995年观潮节完成并开放。


9茅盾故居
    茅盾的故乡乌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古镇,坐落在浙北杭嘉湖平原的中心。
    茅盾故居位于乌镇观前街与兴华路交接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当代文学巨匠茅盾(沈雁冰)出生和生活过的地方。故居是茅盾曾祖父沈焕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前后在汉口经商时寄钱回家购置的,自沈焕至茅盾,四代同堂居住于此。
    整个故居面街南向,是砖木结构的一般江南民居。其主体是四开间两进深的二层楼房,共16间,面积414.25平方米。另外楼房后有小园,有平房三间近100平方米。因当初这所楼房东西两个单元购进时间有先后,因此东单元称“老屋”,西单元称“新屋”。两单元外貌一样,前后两进,楼上楼下都门、路相通,浑成一体。前楼四间临街。底层自东至西第一间为大门和通道,第二间为家塾,是当年沈氏子弟就学之处。第三、四间联成一大间,为当年全家的饭堂。楼上自东第一间是茅盾祖父的卧室,第二间是其父母的卧室,茅盾及其弟沈泽民即诞生在这间房内。第三间、第四间当年曾是茅盾两位叔祖的卧室。自前楼底层通过天井或自楼上经过通道即至后进楼房。后楼底层四间自东起依次客堂、厨房、通前后的过道及全家的起居室。楼上四间自东起依次为茅盾姑母的卧室、女仆丫头的卧室及茅盾曾祖父母的卧室。以上这些房舍至今仍保持百年前的规制未变。在两进楼房后面是一个约半亩地的园子,茅盾曾祖父曾在这里盖平房三间,多年来堆积杂物。
    民国22年(1933)夏,茅盾亲自主持翻建为三大间,东为储藏室,中为卧室及小客堂,西为书房及会客室。此后几年中茅盾曾数度住在这里写作、读书,并作为起居会客之所。自抗战爆发后,茅盾即未回故乡。1983年中共中央批准修复茅盾故居。1985年7月4日在茅盾诞辰八十九周年之际,乌镇茅盾故居隆重开放。至1990年,前来参观瞻仰的已有12万多人次。重修后的茅盾故居仍以前楼下最东一间为大门,高悬陈云亲笔题写的“茅盾故居”匾。大门内的通道改作陈列室序厅,安放茅盾铜像。前后楼上下各室器物按照当年格局布置,家具也有不少是当年旧物。前楼上茅盾父母的卧室,房内陈设简易,有一张宁式雕花大床,边上放一张小床,一座衣橱,几叠衣箱,临窗有书桌放着文房四宝。茅盾在这里诞生、养育,接受母亲的启蒙教育,度过少年时代。楼下西边原为家塾的房内放着几张桌椅,茅盾幼年时期和几个堂兄弟在这里读书,由祖父沈思培教授。后园中的三间平房,南向有走廊,墙壁上挂着叶圣陶写的“茅盾故居”匾额。这所平房30年代经翻修后上筑天花板,下铺地板,南北两壁均装设西式玻璃长窗,窗明几净,环境幽静。东边一大间朝南开门,前半间为通向中室过道,后半间是储藏室。中室前半间客堂与后半间卧室之间隔以中式长窗,卧室中有一张铜床和桌椅等用具。西边一间中以茅盾亲自设计的大书橱隔成两间,外面起居室,放着茅盾当年从上海运来的一套沙发。内室是书房,北窗下放着一张茅盾当年定做的大写字台。
    民国24年(1935)秋,茅盾在这里完成了中篇小说《多角关系》的写作。平屋外面空地上植有不少花木。民国23年秋,茅盾在这里亲手种植了一棵棕搁和一丛天竹,现今棕榈的枝干已超过七米多高的院墙,天竹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茅盾故居建立后曾设7间陈列室,陈列茅盾的150幅照片和反映他的生平及业绩的实物。故居共有珍藏品276件,茅盾照片400余件,当代名家的书画200余件。近年已移至立志书院展出。


10嘉善巧克力小镇
作为国内首家以巧克力为主题的特色小镇, 歌斐颂巧克力小镇充分发挥小镇在巧克力生产、巧克力文化普及方面的专业知识,积极以小镇资源向上海市民提供巧克力方面的条件普及巧克力科普知识、巧克力文化。
歌斐颂巧克力小镇是国内赫赫有名的集巧克力生产、研发、展示、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巧克力工业旅游范本。2015年,被浙江省评为首批特色小镇示范单位。2016年,歌斐颂巧克力小镇就接待来自中央及全国各地600多批次10000多人次的党政机关、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考察团前来小镇参观学习。


11秦山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是中国大陆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地处浙江省海盐县。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100%控股,秦山核电公司负责运行管理。
秦山核电站工程建设自1985年3月20日开工,1991年12月15 日并网发电。秦山核电站的建成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同时被誉为“国之光荣”。秦山核电站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中国军转民、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秦山核电站于1994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1995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秦山核电站在自2002年至2005年的第六、七、八个燃料循环内,分别连续满功率运行331天、443天和448天,连续三次刷新国内核电站运行的最好纪录。作为原型堆能够达到此记录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在2002年WANO性能指标综合指数评价中,秦山核电站提前达到世界压水堆核电站的中值水平。秦山核电站投入运行十四年来,安全稳定运行业绩良好,截止到2005年12月15日,累计发电260亿千瓦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为秦山二、三期的建设提供了建设滚动资金。作为原型堆核电站,在该项目立项时,就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其目的是:掌握技术、总结经验、锻炼队伍、培养人才。
秦山核电公司负责秦山核电站的运行和管理,积极与国际接轨,向世界同类电站的先进水平迈进,采用国际通用的核电站综合性能指标来要求和考核核电站的运行水平,引进推行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改善提高安全运行水平。经过十四年管理运行实践,实现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掌握技术、积累经验、培养人才,为中国核电发展打下基础”的目标。
秦山核电公司经过十四年的运行,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核电站运行管理和检修队伍,保证了十四年的电站良好运行,并形成了一套有秦山特色的换料大修管理模式和丰富的经验。
作为一家大型高科技企业,秦山核电公司拥有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占员工总数的55%,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0多名,中级技术人员220多名。已形成了系统培训、授权上岗、定期进行再培训的全员培训体系。作为国内最早的核电人才培训基地,除为本公司培养了大批人员外,也给国家核电事业的发展输送了许多紧缺人才。运行十四年来,为中核集团公司、秦山二期、秦山三期、田湾核电站、三门核电站等单位输送了大批的核电技术和运营管理人才。经过十四年的安全稳定运行,秦山地区尚未发现因核电厂运行引起的放射性污染,周围地区民众对秦山核电站给予了良好的评价。
在谋求国内发展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参与承包国外核电工程——巴基斯坦恰西玛核电项目的人员培训、调试、试运行和检修换料等工作,受到巴方的好评。同时,秦山核电公司在核安全、环保与应急、计量、后勤服务等方面具备了丰富的经验,为积极参与国内外核电站的运营管理打下了基础。

12乌镇,乌村
乌村位于乌镇西栅历史街区北侧500米处,通过对原有的自然村乌镇虹桥村整治改建、重新规划建设,保留搬迁农房和原有村落地貌。以江南原有的农村风情为主题元素保留原有老房屋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新增房屋建筑1800平方米,农业占地23000平方米;围绕江南农村村落特点,内设酒店、餐饮、娱乐、休闲活动等一系列的配套服务设施。是一个用“休闲度假村落”的方法打造的一个高端乡村旅游度假区。
在乌村,除了中、西特色餐,你还可以品尝到乌镇当地特色小吃和甜品:青团、油炸猫耳朵、麦芽塌饼、绿豆汤、芝麻糊、桂花年糕等等,还有多种地方美味甜品,走在路上您还能碰到流动小吃车,阿姨会热情的招呼你吃碗她做的牛肉粉丝汤,不怕您吃多,就怕您吃不下。整个乌村,很好的再现了旧时村落的模样,足以让时光倒退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村建筑不华丽,甚至有些土气,但这里却藏着厚重的时代感和浓浓的生活气。


14王会悟纪念馆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是曾参加过“中共一大”的董必武,建国后重游嘉兴南湖时,在南湖革命纪念馆挥笔写下的对联,这幅对联,正是对中共一大的生动描画。说起中共一大,这与乌镇的渊源颇深。而说起渊源,我们不得不提一下,这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新时代女性——王会悟。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达的夫人,同时也是中共一大会议召开时唯一一位非代表成员。
    王会悟,1898年7月生于浙江省桐乡乌镇(旧名青镇)。父亲王彦臣,晚清秀才,禀性耿直,设塾授徒,以修束养家。后应植材高等小学聘请为国文教员,曾教过茅盾《礼记》。王会悟自6岁开始接受父亲王彦臣的启蒙教育。辛亥革命后,王会悟曾就读于嘉兴师范学校,但终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中途辍学。返乡后,办了一所小学,后来因学生增多,原有的课堂不能容纳,便向邻近的宝阁寺和尚借用一间殿堂,独自办起了桐乡第一所女子小学。在女子小学里,她开始宣传新思想和倡导新风俗,她鼓励女孩剪辫子,反对童养媳和女子缠足的陋习。1918年她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入外国教会所办的湖州湖郡女塾攻读英语,在女塾中,她最喜爱的课外书本是《新青年》杂志。她大胆给刊物主编陈独秀等人写信,表示赞成提倡白话文,拥护刊物所宣传的思想。陈独秀在回信中高兴的写道:“没想到我们的新思想影响到教会学堂了。”1919年,王会悟独自到上海,寻求妇女独立解放的途径。经上海学联介绍,到了黄兴夫人徐宗汉那里,安排在上海女界联合会做文秘工作。在这里,她结识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湖南人李达。当时李达作为中国共产党留日学生总会代表,回国办事,与女界联合会有工作联系。在多次接触中,李达的崇高信仰和渊博的学识,使王会悟十分敬佩。王会悟的工作热情和对新思想的追求,也使李达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他们于1920年下半年结为伉俪。就在陈独秀家的客厅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之前,正是由于与李达的结合,使王会悟得以参与一大的筹备工作。从会议的选址、代表的住宿、会务等都是由她操办的。开会途中,由于受到特务的干扰,王会悟提议到距乌镇二十多公里的嘉兴继续召开,并先行赶往嘉兴安排一切。她先到市区张家弄鸳湖旅馆包租两间客房,作为代表歇脚之处,又托旅馆账房代雇了一艘中型画舫式游船,还预定了一桌酒菜。待到代表们乘早班车从上海抵达嘉兴,王会悟已在车站迎接。为了确保会议安全进行,王会悟作了周到细致的安排。她让船主把船撑到离烟雨楼东南方向二百米左右比较僻静的水域用篙插住,让代表们在中舱的客堂间里围坐在八仙桌前安心开会。她自己则装扮成歌女模样,坐在船头望风放哨,充当会议的“哨兵”,一旦有别的游船靠近,就哼起嘉兴小调,手指敲着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们注意。在王会悟的精心照料下,按照事先确定的“以一日之长开完大会”要求,会议从中午11点左右开始到傍晚结束,一直进行得很顺利。王会悟为一大的顺利召开,为中共产党的创立做出了贡献。王会悟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但是她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她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993年10月20日,王会悟在北京病逝,终年96岁。



15乍浦天妃炮台
天妃宫炮台位于乍浦镇海塘街南端。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炮台坐北朝南,频海垒石为基,现尚存面海用块石垒砌的弧形长廊(长56.3米、宽1.65米)和炮台一组四间,呈扇形南北排列,占地335平方米。铁炮三尊,其中中间一尊铁炮重7吨,并附有炮架和机械传动装置,炮身铸有“江南制造总局光绪甲申年(1884年)造”铭文及团龙纹饰。
在乍浦镇汤山公园内有位老人,年过古稀两鬓斑白,他住在天妃宫炮台旁,义务看护炮台32年,他的故事远近闻名,家喻户晓,他就是谢根生,人们亲切的称呼他“老谢”。天妃宫炮台位于乍浦镇海塘街南端,始建于清雍正7年(1729年),曾为抗击英军侵犯乍浦立下战功。1989年12月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炮台周边环境改造提升需要,老谢住的小屋将要进行整体改造。自1984年谢根生义务当上古炮台的守护人以来,他就从未离开过炮台半步。制止他人对炮台的损坏,为保护炮台写标语,向有关部门写信反映。为了改善这里的环境,老谢从山上挖来树和花种在附近,如今树已参天,炮台经过修缮,周边也围起了保护栏,炮台的保护也日益完善。老谢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6嘉兴潘家浜
   江南水乡嘉兴,有一个世外桃源般美丽的乡村——潘家浜村。潘家浜村位于秀洲区新塍镇南端,区域面积4.06平方公里,离乌镇景区10公里,嘉兴市区5公里,嘉湖公路和洪新公路成“十”字形贯穿全村。一条经十路自西向东,浩浩荡荡绵延60公里,水杉在洪新公路两旁成为一道靓丽风景。”千年梓树”、“宋代古井”、“唐代零宿庙遗址”是潘家浜村扯不掉的标签; 外地人眼里,潘家浜的冬天有暖阳。当地文化名人代言人:朱樵、童人杰……
   潘家浜最吸引眼球的当属村民住房,全是独立院子的别墅房,好一点的三层四层,最差也是两层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嘉兴农村多为泥墙草房,七十代后改为砖瓦房,改革开放后又翻新为楼房。现在的别墅,算是农村第四代住房了。说到此,有句玩笑:要是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农村也有这样的条件,就没人再回城里了,现在的农村才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村里还保留着一栋大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的仓库,这是很有必要的。要是还能保留一两间当年的土墙草房,就更好了——这能让我们的后代知道当年农村是个什么样,有一个实物作教材。
   潘家浜建有一个开心农场,土地用短栅栏围成一个个小块。在竹匾做的广告牌上,写有“我供地,你种菜”的宣传语。不用说,这片开心农场是招租的,将土地租给城市居民,让城市居民在节假日来这里体验一把种田种菜的感觉。

17倪天增祖居陈列馆
倪天增祖居座落在西塘镇烧香港南33-35号。清末民初建筑。倪天增(1937-1992),原上海市副市长,出生于宁波,祖籍浙江嘉善,祖父倪祖今为清末秀才,父亲倪维熊自幼接受新学,1929年赴鄞县县政府任建设科科长、局长,自此定居宁波。他为人和人民赤胆忠心,呕心沥血,是备受尊敬的人民公仆。
为缅怀倪天增同志,展示他勤廉兼优的时代风范,1999年4月,西塘镇人民政府筹款修建倪天增祖居陈列馆,2006年6月进行了改扩建。祖居面阔五间,坐南朝北,占地面积627.1平方米。现存三进,硬山顶。第一进为平房,通面宽16.3米,进深8米;第二进为二层楼房,通面宽13米,进深10.7米;第三进为二层楼房,通面宽9米,进深8.3米(现作为旅游景点及廉政教育基地只开放前二进)。修复建筑面积共428平方米。展馆用较丰富的实物、史料、照片,再现了倪天增同志的卓著功绩和公仆形象。


18海盐新四军海北支队旧址
1944年6月6日,新四军浙东纵队海北支队在队长张季伦率领下,从余姚渡杭州湾至海盐县澉浦镇,在南北湖黄沙坞海滩登陆,准备开辟海北抗日游击新区。因南木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山民群众基础好,便被选为支队驻地。随后,海北支队挺进澉浦地区(今海盐县的澉浦、通元、秦山及海宁市的袁花等镇),与日军和伪军展开游击战,其中以1944年7月2日的甪里堰战斗最为著名,打死伪军20多人,俘虏4人,还缴获了许多战利品。7月中旬,浙东纵队五支队一大队三中队渡过杭州湾来海北,充实了海北支队的力量。此时海北支队已达200余人,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8月26日晚,因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和日伪军的围攻,为保存力量,海北支队渡杭州湾返回浙东。
新四军海北支队驻地旧址位于海盐县南北湖风景区南木山,原是一座建于民国初年的山村民居,有南向平房五间,中间三间是正屋,两旁是次间,总长15.5米,宽7米,东侧墙门有3间,长7米,宽2.5米,建筑面积168.35平方米;屋前有庭院与屋同宽,进深8米,占地面积共245.76平方米。1999年3月,中共海盐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拨经费13万元,对旧址进行全面修葺。2001年6月30日对外开放,定名“新四军海北支队驻地旧址”,原新四军浙东纵队政委谭启龙题写匾额。该旧址辟陈列室4间,分序曲、耻辱篇、抗争篇、烽火篇和北撤篇5部分,除重点介绍新四军海北支队在海北地区的战斗经历外,还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海盐周边地区的历史情况,有部分实物和照片200幅,展示内容包括日寇暴行、中共地下党的活动、人民抗日力量、浙东抗日根据地建设和新四军北撤等。庭院由黄石墙砌成,内栽腊梅、桂花和勾角刺树盆景。
新四军海北支队驻地旧址是嘉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盐县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19嘉兴五芳斋产业园
五芳斋产业园是目前全国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粽子专业生产基地,是集展示、研究、开发、生产、旅游、购物于一体的“工业旅游示范点”,园区内设园区风貌、展示厅、表演区、粽艺长廊区等七大区域,充分展现出工业旅游的特点。
作为市本级首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五芳斋产业园充分展示了粽子所特有的、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以及裹粽工艺的奇妙。游客在参观的同时,还能近距离体验传统美食。而作为企业本身,也借助旅游项目的开发,使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呈现出全新的活力。
对于开放工业生产过程,接受消费者的监督,五芳斋工业旅游负责人表示:“作为企业,我们会充分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生产给家人吃的优质食品,是每一位五芳斋人的愿望。”
具有百年历史的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团食品产业的龙头,著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最大的粽子产销商,全国食品制造业纳税百强。嘉兴五芳斋粽子是获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注册的产品,“五芳斋”商标是国家商标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五芳斋品牌无形资产价值丰富,产品质量上乘、品味卓越、文化内涵深厚。五芳斋在传承民族饮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对明清两代极具盛名的“嘉湖细点”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现代化改造,现已形成以粽子为主导,集中式点心、卤味制品、蛋制品等为一体的系列产品群,2008年底销售收入达到6.4亿元。位于嘉兴秀洲区的五芳斋产业园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20月河古街
月河历史街区,浙江省嘉兴市市区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能反映江南水乡城市居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区域之一。1700多年以来,京杭大运河沿月河历史街区南侧一穿而过,运河两岸灯火万家,官舫贾船,穿梭不绝,一片繁华商业景象。作为嘉兴历史上著名的繁华府城,月河历史街区由此成为市区难得的黄金段投资平台。
月河街区以平行的“三河三街”为基本格局――“京杭大运河”、“外月河”、“里月河”三河基本平行,又在北丽桥附近相汇,其空间布局极具特色;“中基路”、“坛弄”、“秀水兜街”三街由于紧邻运河和府城,而成为繁华的商贸地带。昔日的“中基路”两侧商店林立,商贾云集,一片繁忙。
小巷小街迂回曲折,纵横交错,小河狭弄、旧民居等还原和展现了浓厚的水乡古城风貌。景区内,汇聚了江西会馆、金鱼院、大昌当铺、嘉禾水驿、高公升酱园、财神堂等六大场馆的景点。月河街区不失为边游览江南府城旧时风貌,边尝尽百年老字号繁华的观光胜地。

21张乐平纪念馆
张乐平纪念馆坐落在张乐平先生的家乡浙江海盐县城中心,“三毛乐园”之中。海盐县人民政府于1995年10月在县城三毛乐园建立张乐平纪念馆,由著名作家巴金题写馆名·该馆结构精巧,造型独特,环境幽雅·馆前草坪上矗立着张乐平与三毛在一起的铜像·馆内陈列张乐平先生百余幅漫画珍品,不同版本的作品集,遗物,书法等,用图片反映了张乐平先生投身革命从事艺术创作的历程,并配合放映<<三毛流浪记>>,<<东方小故事>>,<<三毛从军记>>等电视录像片· 张乐平先生(1910-1992)系海盐县海塘乡文化名人,是著名漫画大师,一生创作了大量漫画作品,"三毛系列"漫画为其代表作。
整座纪念馆结构精巧、造型独特、环境优美,馆名由文坛巨匠巴金先生题写。纪念馆内设有纪念室、创作室、展览室、活动室、接待室等。馆内收藏了张乐平先生近千幅原作精品,历次出版的画集,以及生前照片和遗物等。
纪念馆被命名为嘉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海盐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授予的“全国少儿漫画基地”标牌就放置在纪念馆内,标志着“三毛故里”海盐县成为全国首个少儿漫画创作基地。




22沈鸿纪念馆
     海宁硖石人杰地灵,历代名人大家辈出,而沈鸿(1906—1998)则是海宁乃至中国现代历史上“实干兴邦”的一个典范。他仅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基础,却凭借着自己勤奋好学和一腔爱国热情,自学完中学全部数理化课程和大学《机械学》等专业书籍,潜心钻研机械工程,并将所学运用于实践。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主持并设计出第一台12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填补了国内空白;设计制造出国内第一台火车轮箍轧机,结束了中国火车车轮轮箍轧机依赖进口的历史;协助水利部门解决了三门峡焊接大转轮难题;主编了《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之机械工程卷》,成为机电工业发展的珍贵典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5年,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发明家称号和金质奖章;1996年荣获首届“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沈鸿用毕生的精力实现了“实业救国”的伟大理想,“无限忠诚”就是毛泽东主席授予其作为一名优秀共产主义战士的至高评价。
  沈鸿纪念馆是海宁市委、市政府为纪念海宁籍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内外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沈鸿而兴建的。该馆位于海宁市职教园区,于2011年5月建成开馆。纪念馆由展陈馆和教育园区图书馆两部分组成。展陈馆设有序厅、“科学救国”“奔向延安”“投身建设”“清风廉影”“故乡情怀”、沈鸿工作室等7大展区,面积约510平方米。纪念馆通过图片、文字、雕塑、实物、多媒体系统等,记录了沈鸿从一名只上过四年小学的学徒成长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新中国机械工业战线的重要领导人和开拓者之一、国内外著名机械工程专家、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金质奖章获得者的卓越而传奇的人生历程,从而歌颂他“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自纪念馆开馆以来,省内外各地慕名前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据统计,纪念馆先后接待来自北京、上海等地,以及海宁市内党员、干部、群众、学生参观者超万余人。该馆也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嘉兴党史教育基地”“海宁党史教育基地”等,成为海宁市开展党史宣传、廉政教育的重要载体。


23海宁皮革博物馆
海宁皮革博物馆位于海宁中国皮革城内,毗邻四期裘皮广场,由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全国第一家以“皮革历史与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的建成见证了皮革城从粗放型管理到系统化管理的一个转变,更是从“做企业”到“做文化”的提升,向所有人展示了中国皮革业的发展历史和世界前沿的皮革风尚。
海宁皮革博物馆以《海皮赋》起卷,由“幸福海皮”、“不朽潮汐”和“党建领航”三部分组成,展现了海宁皮革文化的源远流长。博物馆一楼以“幸福海皮”为主题,通过多主题的形式展现皮革城辛勤耕耘的二十年风雨,同时也展现了海宁中国皮革城“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的战略布局。博物馆二楼以“不朽潮汐”为主题,由皮革史话、皮革大观、皮都海宁、开拓的步伐、创新的实践、文化的力量、风尚策源地、产业风向标八大板块组成。全面阐述了世界皮革、中国皮革、海宁皮革以及海宁皮革城的发展历程,也是整个博物馆的重心所在。博物馆三楼以“党建领航”为主题,展示了社会各界对皮革城的关注与支持,在此之下海宁中国皮革城不断发展壮大、砥砺前进的历史点滴。


24嘉兴地方党史陈列馆
嘉兴地方党史陈列馆成立于2001年6月,位于新塍镇陆家桥北堍东北侧,占地面积为500多平方米,是一座展现嘉兴地方革命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馆址解放前系吴润昭私院,现所处位置为当时院落的中轴,总长约 80 米。馆内陈列的195幅图文资料、23件实物,系统地展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嘉兴的重要活动及嘉兴地方组织领导人民的斗争历史。展陈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新塍镇素来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解放前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嘉兴地区革命斗争的主要活动地。20世纪20年代初,由沈选千、朱亮人、竺饮冰等进步青年组织的“新塍青年读书会”是建党前嘉兴地区最早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进步社团,该组织曾创办的《新塍半月刊》更以其鲜明的思想性、重大的影响力,在嘉兴地区各类进步刊物中独树一帜。1925年3月,中共嘉兴独立支部建立,主要成员均为新塍人士。同年冬,中共新塍小组成立。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新塍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新塍支部成立。20世纪40年代,以沈如淙等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一直在新塍等地从事艰苦卓越的革命斗争。当时的新塍张家浜(新塍镇区东南郊)曾为中共嘉崇桐工委、中共嘉桐工委、中共嘉兴县委、中共新塍区委驻地;沙家浜小学是党的秘密联络点。在党的领导下,新塍地区开展了极其激烈的革命斗争。如1949年4月党组织策划并组织了新塍地区国民军队起义、创建了江南军区吴嘉独立团等。从1940年起直至解放,新塍一带党的活动持续不间断,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在长期的抗战斗争中,留下了珍贵的党史遗迹。
2001年1月,中共嘉兴市委发文同意筹建“嘉兴地方党史陈列馆”。2001年6月8日嘉兴地方党史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2004年7月,被嘉兴市委、市政府列为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8月,被命名为嘉兴市党史教育基地。


25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展示馆
作为秀洲高新区的展示平台,展示馆将提炼出的创新亮点、发展经验集中展示,可以说,读懂了展示馆,就初步了解了秀洲高新区。在内容上,序厅、建设展区、文化展区、5D影院、规划展区、创新展区六个模块共同组成的展示馆,全方位还原了秀洲高新区的“前世今生”、展示着秀洲高新区的“宏伟蓝图”。以“科技”之名,展厅采用跨界设计理念,综合空间设计、多媒体设计、影片配合、数字沙盘、精品模型、平面设计等呈现方式,最大程度确保展示效果。
秀洲高新区曾先后被评为国家首批低碳工业园区、国家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通过十几年的发展,秀洲高新区已成为嘉兴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最具创新能力和最富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据秀洲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党政办副主任邵坚介绍,秀洲国家高新区展示馆不仅是秀洲区对外交流的桥梁,更是招商引资的平台。在投资之前,有意向的企业都会来这里感受秀洲高新区的创新活力、蓬勃生气和广阔前景。截止目前,秀洲高新区已集聚600余家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130家,拥有近200家企业研发中心。下一步,秀洲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管理,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努力建成长三角重要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全球知名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基地和水乡特色的宜居宜业创业新城,把秀洲高新区打造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创新高地、人才特区、生态新城”。
秀洲国家高新区所处的嘉兴市位于沪杭两地“两小时交通圈”之内,正随着“G60科创走廊”设想的提出和践行,一步步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使得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一步步实现“沪嘉杭G60科技创新走廊”打造面向长三角的国家科创要素对接服务平台的目标。


26海宁景疏园廉政教育基地
    海宁廉政家训主题文化园——景疏园,即将在十七届观潮节期间开工建设。该园选址于盐官景区宰相府第风情街杨兵部宅,以杨兵部宅主人杨雍建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谏言直疏的形象为切入点,融合廉政文化和家训文化,建设一个独具创意并富有教育启示意义的廉政和家训主题文化园。
杨雍建,海宁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为官清廉正直,其一日九疏的壮举声振朝野,被誉为“当朝第一谏”。他是一位出色的诗文家和书法家,著有《景疏楼集》、《弗过轩诗抄》、《黄门疏稿》等,尤以《谏猎疏》、《天变修省疏》最著称。“景疏园”名称源自杨雍建的室名景疏楼及其诗集《景疏楼集》。“景”乃祥瑞之地;“疏”字为“奏疏、上疏”之意。杨雍建曾多次用“景疏”二字自喻,应是对自己谏言直疏的明志。因此,文化园项目取“景疏”二字命名为“景疏园”是十分贴切的。
景疏园分为“景疏篇”、“贻谋篇”、“弗过篇”和“自怡篇”四大部分。景疏篇区域以杨雍建的事迹为主线,展现海宁历史上独特的、蔚为壮观的“谏官文化”;怡谋篇区域深入挖掘展示海宁家训文化全貌、家训名篇、名人家训,名门望族的家训文化等;弗过篇区域是中国家训文化简史,家训与廉政的关系等,并开辟廉政家训文化作品展示长廊,作为海宁廉政建设成就展示的一个窗口;自怡篇区域是一个充满趣味性、互动性、寓教于乐的区块,更多地强调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景疏园还将在主庭院设置杨雍建的全身石雕像,在中堂再现康熙皇帝御赐杨雍建的“松乔堂”匾和“从直谏言可嘉”匾,并将新增“九疏亭”、“莲池”、“文化长廊”等精致小景。景疏园的建成,成为不可多得的青少年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党员干部的精神文化家园。


27恒基文化博览园
恒基文化博览园简称“恒博园”,景区内桥梁博物馆是最大的看点,馆内展示江南水乡桥梁发展历史和文化,是嘉兴市乃至浙江省唯一一个集中展示桥梁发展的场馆,对桥梁研究及古桥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恒基文化博览园位于浙江省桐乡市梧桐工业园区,座落在沪、杭、苏三角腹地,交通十分便捷。紧临水乡古镇乌镇与全国最大羊毛衫集散地濮院。恒基文化博览园景区占地近 1 万平方米,目前总投资已达4200 万元。由主建筑群系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国学馆、桥梁博物馆、农耕博物馆、云栖翠竹、风情雅苑等自然景点及主题展馆组成。是一个集旅游、企业文化、传统文化教育、桥梁建设历史、文物史籍、民风民俗、绿色自然、休闲体验与企业生产实践于一体的景区。

景区呈典型江南园林格局,环境优美,前院后厅,清水环流,绿树满庭,游人既可徜徉于婆娑竹影,流水小桥之中,又是观景、赏花、品茗、听曲、小憩之佳处。主题展馆展览内容丰富,展出史料详实,结合声光电,展览形式新颖。整个景区做到将生产实践与旅游项目开发有机关联,文化教育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通过传统文化和家乡民间民俗文化的展现,激发游客爱国热忱,增强对国家、家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现已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浙江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全国市政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8海宁盐官桃园村
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于2004年由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5.7平方公里,有农户1127户,村民4457人,党员180人。村党委下设七个网格支部,共有村干部7名,其中1名大学生村官、1名文化专管员。2015年,村级经常性收入达到325万元,人均30914元。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村、全国信息化示范村、无邪教示范村、全国基层工会组织示范村等7项国家级荣誉称号,36项省级荣誉称号。
2015年,投入300多万元,建成文化礼堂,整合并建设了居家养老、棋牌室、电视室、健身室、康复室、妇女儿童保护、图书室、舞蹈室、书画室、乒乓球室、成长室、礼堂、道具馆等多功能室。同时,还投入400多万元,配套建设了网球场、门球场、篮球场、少儿乐园等功能完善的设施,使全村不同年龄层的村民各取所乐,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9嘉兴凤桥镇联丰村
联丰村位于凤桥镇东部,全村面积约7.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29亩。东临永红村、南面庄史村、北面星火村、西面凤桥镇区。全村24个村民小组,1157户农户,总人口3821人,其中党员138名,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村民农业生产主要从事葡萄、水蜜桃、蔬菜种植。凤余公路和七沈公路贯穿全村南北为我村的交通经济添了一臂之力,美丽乡村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我村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201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86万元,农民人均村收入达到24372万元。近年来,联丰村积极争创各项先进,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浙江省信息化示范村、嘉兴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示范村、嘉兴市科普示范村、嘉兴市民主法治村、嘉兴市绿化示范村、嘉兴市先进基层党校等多项荣誉。2011-2014年连续4年被评为南湖区优秀基层党组织、2009年~2014年在镇年终考核中连续6年获得一等奖。




30海宁梁家墩
梁家墩位于浙江省海宁市丁桥镇新仓村。丁桥梁家墩,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总面积480亩,3个村民小组105户人家,梁家墩人按照“现居居民保留原状、两新居民回购房屋、空置家庭合约租赁”的分类处理原则,很好的保留了村庄的原生态面貌。整个村庄家家户户庭院整洁,粉墙黛瓦,质朴淡雅,如入水墨之画。村庄内部处处以墙画、微型的宣传板等形式展示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及孝文化知识,不仅让居民随时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同时又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2013年以前,海宁梁家墩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农耕村落,而且在那个时候,梁家墩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在路上随处可见的鸭子鸡等家禽走来走去和随地大小便,路边杂草丛生却无人管理,村落的安全性也较差,有时会遭到小偷的光顾。梁家墩有三个村民小组,住着105户人家,原先是全村最脏乱差的地方。谁都想让自家变成金窝银窝,村民们要改变狗窝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自从2013年新仓村创建美丽乡村,梁家墩区域就成了示范点:每家每户负责自家庭院美化,村里则负责村庄的整体形象。
经过两年的创建,2017年的梁家墩区域,村道硬化了、房前屋后种上了绿化花草、十三个水塘的水系与外界贯通了,家家户户都是一个小花园。看到样板了,村里其他四十多个村民小组自然也积极响应。2017年4月,新仓村梁家墩的建设基本完成,村里人做了许多的小本生意,让整个梁家墩变得更加漂亮有活力。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